高考冲刺阶段备考攻略
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重点和难点复习已经基本结束,开始进入以套卷训练为主的应试备考环节。此时,同学们容易陷入题海之中,产生厌倦、懈怠等负面情绪,降低复习效率。怎样才能进行高效的考前冲刺呢?
一、明确复习抓手,做好学习计划
大量的、反复的套卷训练代替不了知识归纳、总结,也代替不了薄弱环节、易错环节的专题复习。在最后一个月,要一手抓知识归纳,一手抓套卷训练。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两方面,同学们要事先拟定这一个月的学习目标,做好每一周,甚至是每一天的学习计划,让每一天的复习都是充实的、高效的。科学的复习节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高考给同学们带来的各种负面情绪。
二、梳理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对照课程标准,回顾梳理物理的基本概念、定理、定律等,并将知识串联起来,进行比较学习,形成知识网络。例如: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对比,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的公式对比;对于每一个物理公式,都要注意其适用的条件,要注意这些公式中每一个物理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又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E=n(∆∅)/∆t和E=BLV两个表达式,每个表达式的来龙去脉、如何使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同学们都要搞清楚。
三、做好错题归纳,提炼总结方法
首先在错题中要清楚地注明“原题+错解+错因+正解+解题方法”,然后将相似的错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学习、总结归因,形成对这一类问题的思考方向和解题策略,最后还要针对这一类问题进行变式训练,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建议大家可以与同学交换错题本,汲取他人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
四、重点专题训练,突破能力瓶颈
最后一个月,建议同学们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专题训练:
1.在最近的套卷训练中反复出现的同类知识问题,例如:天体类问题。
2.高考中的常考点和易错点,例如实验题。实验题是考查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的最重要的载体,是高考的必考点和同学们的易错点,可以围绕“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长度测量工具”等实验元素展开力学实验的专题复习;围绕“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多用电表”展开电学实验的专题复习等。在实验的专题复习中,还要注意各类仪器的读数和实验操作步骤的文字表述。
3.信息类和建模类试题的专题训练。新高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活实践情境类试题占比不断提升,试题从“解题”向解决实际问题转化。要加强这类试题的训练,提升对题目信息的处理能力、画图建模能力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五、训练答题规范,提升应试能力
答题规范和应试技巧是增加得分的有效手段,这两方面都可以通过训练得以提升,同学们在高考备考中要予以重视。
1.简洁的文字说明与方程式相结合
答题时不能只有方程,没有文字说明;也不能过多的文字表达,挤占了答题的时间和空间。提倡简洁的文字表达,在关键处、复杂处配图说明或文字说明即可。
2.尽量用常规方法,使用通用符号
在答题时,要尽量使用常规、经典的方法解题,用常规的通用符号尤其是题目给出的符号表示物理量。采用一些特殊、奇怪的方法或符号,都容易导致被误判。
3.分步列式,不要用综合或连等式
高考评卷是分步骤给分的。在表达准确的前提下,写出每一个过程对应的方程式,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如果写的是综合式或连等式,只要其中有一处错,全部过程都不能得分。
4.要有得分意识,计算题不留空白
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同学们可以快速阅读题目,把握试题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尽量多写一些相关的物理方程。
比如,涉及平抛运动,就列出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方程;涉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就写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方程;涉及电磁感应,就写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方程等。注意在列物理方程时一定要用题目给的符号,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这样可以增加很多得分的机会。
5.要掌握一些选择题的得分技巧
在选择题中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判断方法,比如“极限法”、“图像法”、“特殊值法”、“排除法”等。在多选题答案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只选一个确定答案的方法,以保证能得一半的分数。
考前几天以及考试的3天期间,考生应如何安排?
第一要回归教材。在回归教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重新阅读每一条物理规律的准确定义和适用条件,准确地写出每一条物理公式;阅读课后的“科学漫步”、“科学足迹”、“STS”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命题素材;做一做课后的“思考与讨论”、“问题与练习”等。高考试题常常是对这些问题的改编或者拓展。
第二,考前每天都要进行适当的“保温”训练,保持题感。可以选取今年广东各地市的模拟题,这些试题的知识覆盖全面且难度合理。切忌在最后几天一味地钻研偏题、怪题。
第三,调整生物钟,与高考的作息时间保持一致。对应高考每一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相同科目的复习和训练,让大脑进入高考节奏。
在高考中,要相信自己,不大意,不畏惧,做到“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