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大班教案(多篇)

时间:2025-01-08 08:53:13
大班教案(多篇)

寄语:大班教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大班教案(精选20篇)1

大班教案《不开灯的夜晚》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品味不开灯的晚上独特的氛围和情趣。

2、体会故事中夜晚的优美意境,产生对夜晚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1、将午睡室布置成暗室,分散放置一些发光的物品(荧光棒或小手电筒等)

2、自备一段抒情、优美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倾听并理解故事

师:你们知不知道不开灯的晚上是怎么样的?在不开灯的晚上能看见什么?

有一个叫落儿的小朋友度过了一个非常奇妙有趣的不开灯的晚上,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仔细的听听这个故事:不开灯的晚上。

(幼儿完整倾听故事)

师: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听仔细了吗?那我来问问你们,落儿住在什么地方?每天晚上屋子里是怎么样的?

有一天啊,落儿打开门,在门外面看见了什么?

落儿想请萤火虫进门,萤火虫却不肯,这是为什么?落儿最后是怎么做的?

落儿在不开灯的屋子里,觉得有意思吗,为什么?

萤火虫带着落儿来到屋子外,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落儿心里害怕吗?为什么?

这是个特别的夜晚,你喜欢这样的感觉吗?杨老师再完整的讲一遍故事,请小朋友们听完故事以后说说看,你最喜欢故事里的哪几句话?为什么?(引导幼儿感受和理解描绘夜景的精彩语言)

二、感受“不开灯的屋子”

师:听了这个故事,小朋友们想不想感受一下在不开灯的屋子里是怎么样的?

杨老师把小朋友们的午睡室变成了“不开灯的屋子”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

(幼儿跟着教师进入事先布置好的暗室。)

师:在不开灯的屋子里,有什么感觉?黑暗是怎么样的?(让幼儿感受黑暗中的氛围,说说对黑暗的看法。)

(教师使用荧光棒或小手电筒等发出亮光。)

师:你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幼儿拿着荧光棒或小手电筒,想象自己是萤火虫,随着优美抒情的音乐飞舞。

附:

不开灯的晚上

落儿住在树林边的屋子里。每天晚上,屋子里的灯都是亮晃晃的。

这一天,一群萤火虫在门外飞着。落儿打开门,请萤火虫进来。萤火虫怕屋子里的灯光,不肯进门。

落儿关上灯,萤火虫飞进不开灯的屋子,一闪一闪的飞着,像是一盏盏小灯。月光从窗口照进来,给屋里添上一点点亮。落儿第一次感到,不开灯会那么有意思。

萤火虫往门外飞去,落儿跟着萤火虫来到外面。没有明亮的灯光。

大班教案(精选20篇)2

大班教案《盖房子》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用途的房子会有不同的标志或装饰。

2、按图示折房子,并能为不同用途的房子画上不同的标志或装饰。

3、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活动准备

1、不同用途的房子图片如医院、理发店、服装店、面包店等。

2、示范作品:将折好的房子摆在画有公路的硬纸板上,并画上或贴上从废旧图书上剪下的人物、树木等,变成一个小镇的场景。

3、操作卡、双面胶或胶水、水彩笔等。

4、辅助材料:硬纸板、废旧图书、纸片、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遮住图片,让幼儿看房子的一部分猜猜“这是什么房子?”,了解不同用途的房子会有不同的标志或装饰。

二、学习制作。

1、出示示范作品,激发幼儿制作欲望。

2、教师重点示范房子的制作方法:先用双手的食指和拇指将房子图片沿粗的实线撕下,然后按照虚线的示意折好,再把写着“粘”的部分用少量的胶水或双面胶贴好,就做好立体的房子了。最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在房屋画上相应的标志或装饰,把房子变成不同用途的房子。例如,加上十字,表示医院,画上面包,变成面包店等。

三、小组合作。

建议幼儿4——6人一组,分工合作进行小镇的制作。建议幼儿:小组先商量好小镇上要有什么房子,要在房子上添画什么。每人制作的房子最好能不一样。

四、展示交流。

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制作的小镇。

活动应变

活动可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制作房子,第二次小组合作制作小镇。

活动延伸

可以利用制作的小镇进行故事创编、表演或者进行构建等活动。

区角活动

美工区:将折好的房子放在美工区内,供大家欣赏。

语言区:投放幼儿作品及小动物和人物卡片,让幼儿进行故事创编活动。

环境创设

将折好的房子制作成吊饰,供大家欣赏。

家园同步

1、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利用废旧纸盒、纸箱制作不同的房子,进行“过家家”亲子游戏。

2、日常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用途的房子的标志和装饰。

大班教案(精选20篇)3

活动《嫦娥奔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太空的探究欲望。

2.初步感受神话传说的特点,知道神话故事讲述的是远古时代发生的事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进行过认识月亮的活动。

2.材料准备:嫦娥奔月的图片,《嫦娥奔月》动画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嫦娥奔月的图片,激发欣赏故事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是什么时候的人?你们听说过她的故事吗?

2.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图片中的人叫嫦娥,她是古时候传说中的人物,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来听一听《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教师有感情地为幼儿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里有哪些人?后羿做了一件什么事?老道长送了他什么东西?他是如何做的?嫦娥为什么要吃下长生不老药呢?她吃了以后发生了什么?

接着观看动画片《嫦娥奔月》,再次完整地欣赏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

提问: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这个故事神奇在什么地方?

3.围绕话题,展开讨论:人能够到月亮上去吗?

教师:后羿也想飞上月亮,他成功了吗?

教师:现代人能够飞到月亮上去吗?怎么去呢?

教师:你想飞上月亮吗?想飞到月亮上干什么呢?

小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登上月球已不再是梦想,“嫦娥一号”就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小朋友们应该从小学好本领,长大以后为祖国做出贡献!

活动延伸

< ……此处隐藏9584个字……带来了一些乐器,这首曲子配上乐器会更好听。"

2、逐一讨论配器方案。把讨论的结果画在图谱上。

教师:"铃鼓配在哪里好听?小铃……?还有响板……?"

三、演奏乐曲。

1、看图谱,跟音乐演奏一遍。

教师:乐器都配好了,让我们看着图跟着音乐演奏一遍。"

2、看指挥,演奏,并能用轻柔的动作演奏乐曲。

教师:"小朋友演奏得真好,老师指挥,小朋友再一起演奏一遍,在结束时我们的乐器应请一些"。

3、交换乐器演奏。

教师:"想不想换一下乐器演奏。"(想)四、整理乐器,小结结束。

教师:今天小朋友表现得都很棒,小乐器也累了,让我们送它回家吧!

大班教案(精选20篇)18

大班教案《看花灯,猜灯谜》

活动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谜语。

活动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大班教案(精选20篇)19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能有感情的朗诵。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景色的感受和对诗歌的理解。

活动准备:

配合古诗意境的音乐、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自由表达自己欣赏的感受。

指导语: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用完整、连贯的话说一说。

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丰富相关词语。

二、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1)边欣赏图片,边倾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2)讨论:听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感觉?

指导语:这首古诗中说了些什么?哪些地方你听得懂了,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三、再次欣赏古诗,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教师采用互助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字、词及古诗的含义。

A、生生互动

幼儿之间互相解决,由理解的幼儿讲解给未明白的幼儿听。

B、师生互动

幼儿之间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教师解释给幼儿理解。

四、尝试随着音乐欣赏图片,朗诵古诗。

教师首先让幼儿要感受到音乐和古诗之间的相似处,从而从内心体会春天的美景。

A、欣赏音乐

B、随音乐朗诵古诗

五、欣赏歌曲《春晓》,激发学习兴趣。

大班教案(精选20篇)20

幼儿大班教案:小鼹鼠的心愿

活动目标:

1、在玩沙过程中培养幼儿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的精神。

2、在游戏过程中体验玩沙的乐趣。

3、学习:掏沙、装沙。

活动准备:

1、大型箱子(装电视机或电冰箱的纸箱子)6个,纸箱两端相通;袋子(大小:40x30,带收缩口);玩沙工具:铲子、桶、小推车。

2、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1、活动前准备活动:带领幼儿学各种小动物走路进入沙地,活动身体(我学小鸭摆摆摆,我学小兔跳跳跳,我学小猫悄悄走,我学小狗跑一跑,我学小鼹鼠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到妈妈身边来!)将幼儿集中到老师身边,围着老师坐下来。

2、以谈话的形式引出活动内容。教师向幼儿讲述:“前几天啊,老师做了个梦,梦见小鼹鼠有个心愿,想让我告诉小朋友帮它完成,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帮小鼹鼠吗?先让老师告诉你们小鼹鼠的心愿吧!(出示挂图:一幅秋天森林的背景图,上面有一只可怜的小鼹鼠在想着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和可口的粮食)小鼹鼠告诉我,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他很想有个温暖的家和可口的粮食,如果有这些,冬天的时候它就会过得很舒服,很快乐!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它这个忙吗?我们应怎么帮它呢?

3、围绕小鼹鼠的心愿展开话题讨论,怎样帮小鼹鼠完成心愿?

(1)给小鼹鼠造个“家”。

小鼹鼠习惯住在什么样的地方?(住地下,该给鼹鼠造个地下房子),“地下的房子”该怎样造呢?(展示材料,给孩子想像的空间)。

(2)给鼹鼠准备食物:

①用沙子代表鼹鼠的“食物”;

②用布袋子储存“食物”。

4、分工合作:帮小鼹鼠完成心愿。

(1)分工商议:大班掏沙,做地下房子,小班装沙将沙装入桶里、推车以及沙袋里中。

(2)大小班平均搭配,幼儿自由分成两大组,进行竞赛,看哪组能更好的完成鼹鼠的心愿。

(3)幼儿各自领材料与工具进行活动。

5、活动的进程。

(1)大班的孩子先用铲子或用手将沙地掏成一个大坑,能将三个大纸箱连接成一个长的通道口(两端相通)平摆着放入到掏好的坑中即可。小班幼儿用小铲将桶、推车以及布袋装满沙子。

(2)大班幼儿将小班幼儿装满沙的桶与推车倒在纸箱上,用沙子将纸箱覆盖起来,造成一个“地下房子”,两个通道口不盖沙,保持通畅。

(3)“地下房子”造好后,大班幼儿将小班幼儿装满沙的布袋的口收缩好,打上结做成“粮食袋”,与小班的孩子一起抬着运进为小鼹鼠造好的房子里。

(4)活动评比:看两组哪组小鼹鼠的房子造的好?看哪组为小鼹鼠准备的粮食多?

6、结束活动。大家一起跳“快乐舞”,庆祝自己的劳动成果,老师告诉幼儿:“小鼹鼠晚上一定会告诉我,它喜不喜欢你们给它完成的心愿?明天一早我就告诉你们好吗?说不定小鼹鼠还会在小朋友的梦里出现呢?你们明天也要告诉老师哟!”活动结束离开沙地。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大班教案(多篇)范文。

《大班教案(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