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石头》大班教案【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石头》大班教案 篇一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作画,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
2、水粉颜料、水粉笔、橡皮泥、各色纸、毛线、假花、双面胶、吸管、稻草、皱纹纸、纸盒等。
3、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漂亮的热带鱼并观察讨论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1、每个小朋友去挑选一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玩玩、说说、想想它的形状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
2、和同伴说说你的石头可以变成鱼吗?为什么?
(三)欣赏用石头画作品(课件)
(四)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先挑选好底色,然后在纸盒内把石头涂好底色,底色干后再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五)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样的热带鱼。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和材料进行创作。
(六)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七)将幼儿作品放在区角展示,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给大家讲讲自己的创作,分享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石头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常见,十分熟悉的。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有的幼儿使用橡皮泥做鱼的眼睛和花纹,有的幼儿在鱼的身上粘贴了毛线和皱纹纸。可以说孩子们还是较好的达到了我预定的活动目标。从技能方面来看,主要是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能够通过石头来表现事物,在这基础上,在利用各种辅助材料来完善整个石头画。
《石头》大班教案 篇二【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幼儿活动的材料要尽可能的来源于生活,贴近孩子的生活。我也一直在琢磨,什么样的活动材料才可以算是真正的来源于生活呢?我想,其实只要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见、经常在接触或使用的任何一种材料、物品,都能够成为我们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的生活化的工具和材料。石头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山上、河边、田野、小路等都可以看见它们的影子,这些不起眼的石头都是孩子们的最爱。这些也是我们童年时经常玩的,因此,石头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一种生活化材料,何不加以利用呢?由此,我想到了设计这么一节美术教学活动《有趣的石头娃娃》。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利用橡皮泥在石头上创作娃娃脸。
2、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创作,体验在石头上创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
利用橡皮泥在石头上创作娃娃脸。
【活动难点】
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创作。
【活动准备】
1、石头每人一块、橡皮泥。
2、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石头,激趣导课。
1、课件播放不同类型的石头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石头上的不同花纹图案。
2、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在石头上自然形成的一些有趣画面,许多人非常喜欢这样的石头,有的人还把石头摆在家里做装饰欣赏它,很有意思,也很漂亮。
3、课件出示石头娃娃。老师从石头王国里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那我们一起请他出来和大家见面吧。
二、欣赏石头娃娃,引导幼儿了解其特点。
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
(1)、师:看了这么多石头家族的石头,我有问题了,石头娃娃和这么多石头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观察并说一说。
2、创设情境,激发创作兴趣。
师:其实,今天石头娃娃不仅是要和我们交朋友,他还需要我们大家帮帮他呢!你们愿意帮助他吗?我们来看看他需要我们为他做些什么?
播放课件,教师相机讲解:这些都是我的朋友,因为我们要参加石头王国的选美大赛。可是我们的设计师有事今天不能来了,不能帮助大家设计了。所以我想请小朋友们帮帮我的这些朋友。好吗?
三、幼儿创作石头娃娃。
1、教师介绍创作素材:石头、橡皮泥。
2、分组创作石头娃娃,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欣赏。
《石头》大班教案 篇三设计理念:
石头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山上、河边、田野、小路等都可以看见它们的影子,这些不起眼的石头都是孩子们的最爱,而且石头的可塑性也是很强的。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本次活动选择了从俯视的角度去引导幼儿观察鱼的不同形态,并尝试利用石头的特性,及辅助材料,来表现出俯视角度下的鱼的不同动态。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从俯视的角度观察鱼的不同形态。
2、尝试用石头、棉签、橡皮泥等材料表现出俯视的鱼。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难点:
能大胆运用辅助材料表现俯视下不同形态的鱼。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块石头,一盒沙,棉签棒、各色颜料,橡皮泥若干。
教师:范例若干;展示作品的鱼池。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鱼的图片,看看这些鱼是从哪个角度看过去的?
2、幼儿观察讨论。
3、这些鱼从上往下看,你看到了鱼的什么?
4、小结:从上往下看,我们看到了鱼的头、背、鱼尾、鱼鳍。
二、讲解示范:
1、出示石头:今天金老师还带来了什么?今天我们就要用这 ……此处隐藏3180个字……曲。
(1)师:我们来玩个游戏,我来唱,你来做。我唱到什么小动物,你就把这个小动物的动作做出来。
(2)教师清唱,幼儿做动作。如,教师唱“小鸟喳喳叫”,小朋友可以做把小手放在嘴边做小鸟叫的动作。
(3)请动作做的好的幼儿表演给大家看,教师哼唱。
7、听着音乐做动作。
师: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表演。
8、教师弹琴,幼儿唱。
(1)师:小动物和小朋友都来树林里玩,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2)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表情来唱。
(3)引导幼儿用愉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三、初步学玩游戏“熊和石头人”。
1、师:歌里唱到的熊什么时候会出来呢?我们来听听。
2、播放音乐,幼儿边唱边表演。接着播放最后熊走出来的音乐。提醒幼儿是谁来了?应该怎么样?(别乱跑)
3、第二遍播放音乐,并告诉幼儿熊来的时候,不能乱跑,可以原地不动,当成是一块石头,这样熊就不会发现了。
《石头》大班教案 篇九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曲《熊和石头人》的基础上,用动作表演歌曲内容,当“熊走”音乐出现时,能控制住自己不乱动。
2、能创编不同的造型,并能根据词义共同制定玩法和规则。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已学会歌曲《熊和石头人》,有自由造型的经验。
2、物质准备:音乐磁带《熊和石头人》,熊的头饰2~4个。
活动建议:
1、复习歌曲《熊和石头人》,教师引导幼儿在熟练歌曲的基础上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组织幼儿复习歌曲1~2遍,引导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进行动作创边,教师对幼儿创编的动作进行梳理,全体幼儿随音乐边表演边唱。
2、引导幼儿讨论,制定游戏玩法和规则。
提问:根据歌词,你觉得谁应该变成石头人?为什么?石头人是什么意思?怎样做才算是石头人?
什么时候小动物们才能变成石头人呢?
小结:当大熊回头或转身的时候,小动物们就要变成石头人。“石头人”要保持造型不动。遵守这个规则,就不会被大熊吃掉;被大熊发现了,就要把他抓到场外停止游戏。
3、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玩游戏。教师可先和1~2名幼儿一起当“熊”,重点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熊”来了,“石头人”要保持造型不动。
4、引导幼儿讨论,增加游戏规则,加大游戏的难度。
教师可提示幼儿,“熊”可以用什么方法试探“石头人”是不是真的?如:做鬼脸儿、挠痒痒等;每个“石头人”可以试探几次?
如果游戏中出现“熊”和“石头人”位“到底动了还是没有动”发生争执时,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解决。如:“石头人”要诚实,对每个“石头人”,“熊”只能试探一次等。
小结新规则:“熊”可以用表情和动作曲试探“石头人”时不时真的,“石头人”在这种不能够情况下,仍要坚持不动。每个“石头人”“大熊“只能试探一次。
5、利用新规则继续游戏,教师可鼓励幼儿创编“石头人”的造型,体验游戏的快乐、有趣。
【游戏玩法】
一人或几人扮演“熊”,事先找地方藏好,全体幼儿边唱边边按歌词表演。当唱到“再把舞来跳”这一句歌词时(歌曲的后半部分暂时不唱),教师插入即兴弹奏的舞曲(也可播放事先准备回到的舞曲磁带),幼儿随音乐自由结伴舞蹈。当教师开始弹奏“熊走”音乐(即歌曲的后半部分————从“要是大熊走过来”这句歌词至结尾)时,幼儿必须摆好一个造型不动。此时扮演“熊”的幼儿按节奏走出来,发现“动”的小朋友,就“吃掉他”。“被吃掉”的幼儿退出游戏,回座位上等待。当“熊”走音乐渐弱、渐慢,“熊”离开座位幼儿躲起来时,舞曲音乐再次响起,剩下的幼儿自由舞蹈,并在音乐结束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石头》大班教案 篇十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水彩笔或者颜料和其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感受在石头上画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学会尝试,敢于发现新事物,从中取得乐趣。
难点:在石头上作画比较难,同样挑选石头,设计新的形象对于孩子来说比较难。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并分类)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皱纹纸等装饰品(可根据需要准备)、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事先画好的石头,并讲述编好的小故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题:
1、大家看这是什么呀?
2、你们觉得这块小石头像不像化了妆的小朋友?
3、这和我们平常画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呀?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要求:
1、每个小朋友去挑选一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玩玩、说说、想想它的形状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和自己旁边的小伙伴讨论讨论。
2、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会组合什么样子呢?
(三)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先组合石头,然后对石头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时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来。
(五)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创编故事
教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教学反思
1,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东西,本次活动的构思也是来源于一次偶然发现。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感受到了在石头上画画的乐趣,孩子们的作品不同程度的受到老师范例的影响,也有自己的一些创新,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可以说孩子们还是达到了预定的活动目标。
2,在这次活动中,我认为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想,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或许就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还有在讲解过程中应该使用孩子容易理解的话语,这样便于孩子和自己的交流。总之,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还要跟其他老教师好好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石头》大班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