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美术教学案例论文(精选32篇)

时间:2025-02-23 08:53:52
美术教学案例论文(精选32篇)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32篇《美术教学案例论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美术教学案例论文》相关的范文。

篇1: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精选

美术的教学在中学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探讨和研究,美术教学能变得更好更顺利,增加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那么就一起来欣赏下面三篇美术教学论文吧!

“写意”造型对中国画教学问题的探讨【1】

在中国画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反映出这样的问题:其一,把对中国画的“教”和“学”局限在单纯的技法训练与照本临摹之中,去枝存叶,去本求末,让学生只在“笔法”与“墨海”中绕圈子;其二,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正确引导与培养,从而无法把握中国画造型法则的实践和应用;其三,对中国画概念的误导和忽视,造成学生对中国画的本质与内涵的模糊,从而使教学目的得不到良好的贯彻落实。

这些问题的继续存在,必将使中国画教育与教学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为此,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探讨之一:中国画的概念及其本质的再认识。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与艺术风采,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熏陶下成就的“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

这种思维方式与造型观,是中国画及其技法形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源泉。

纵观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史,从战国帛画到敦煌壁画;从唐代的鞍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鸟;从徐渭、石涛到现代的齐白石与张大千,众多作品不单纯显露了“笔墨”技法的熟练与高超,更重要的是无一不闪烁着“意象”思维的智慧之光和对“写意”艺术性的创造。

这些突破客观物象的明暗、体积和写实手法的作品,将人对事物的认识提到“神会意通”的理念高度,从而使中国画创立了自己“意在笔先”“不求形似”“以形写神”的特殊画风。

这种更富于“情”“理”“性”以及艺术愿望的表现法则,构成中国画以“写意”为核心的独特与伟大。

探讨之二:对“意象”思维方式和“写意”造型观的基础性思考。

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

这种思维是以我国古代老庄哲学思想为核心建立的一种辩证思维观。

它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又有别于“抽象”思维,是处于二者之间的独特思维方式。

“意象”思维把“意”(即人的意识,意志、意念、主观)与“象”(即客观物象,宇宙万物)看成是一个互通共识的有机体,将“事物”“人格”化,寻求人与事物“感应”式的认识法则。

“黑白成象”“阴阳相生”,倡导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的共存性和可知性,视认识的完美为“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种思维方式与认识观特别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式的理想认识观,也突出了中国文化强调主观意识的特性。

这种“特性”是孕育“创造”性的先决条件。

中国画的“写意”式造型观正是依此而创立的。

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寻物象的写实关系,而是确立了“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并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中国画与西洋画从形式到本质的区别。

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

中国画受特定思维影响所造就的“写意”式造型表现,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探讨之三:培养“意象”思维,掌握“写意”造型,是贯彻实施中国画教学目的之关键。

在正确了解中国画的概念及本质之后,我们对现行的中国画只重形式技法,忽视思维方式的“教”和“学”作何感想呢?

在此倡导中国画教学以引导学生的“意象”思维及“写意”造型为主,并不是不学技法、脱离技法,而是依此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

技法作为中国画学习的基础之一,有其不可轻视的价值。

但技法形式如脱离了思维观的指导及其造型的功用,则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在中国画这一特定性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写意”的'造型观,并依此去指导技法,驾御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的贯彻。

启美启智启德启信【2】

一、启美启美,即是引导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进而最终能够创造美。

对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传统绘画、雕塑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现代绘画艺术的欣赏可以增进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美术教学中的技法训练则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美术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

如讲《生活与设计》这一节时,谈到服装设计,我特别联系了中学生的服装设计——“衣服是无声的语言,它随时向别人传递着你的身份、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信息。

同学们正处在充满活力的学生时代,因此,服装应当能体现出生动活泼、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而耳环、戒指、美容化妆等成人的打扮暂时还不适合同学们。

不是有人说,青春就是最好的化妆吗?”同学们笑了起来,下课后,原来佩带饰物的同学悄悄把饰物摘了下来。

二、启智启智,即是指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

记忆画和想象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逢新学期开学,我都要布置学生描绘假期生活。

几个学期坚持下来,学生在绘画语言的表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有的同学甚至把整个麦收场面画了下来,画面上有麦田、远山、道路、脱粒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汽车和忙碌的人群等,内容丰富,形体正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也得到初步体现。

这么复杂的场面,若不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是难以描述的。

三、启德德为立身之本。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德”的教育,德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之时,还要有意识地传输道德规范,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珍惜我们的环境》这幅画时,不仅讲工业污染,还联系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学生珍惜生活环境,不乱扔废纸,不乱抹乱画等。

四、启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

对于身处紧张学习生活节奏之中的学生,美术课 ……此处隐藏70075个字……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把握好现代绘画艺术对这种海市蜃楼般景象的追求意识,将艺术家在绘画艺术作品中所融入的似是而非的创新理念提炼出来,给学生以启示[9]。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可以促进中学美术教师自身技能的提升,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美术艺术的能力,进而转变现代美术教学培养的方向,令中学师生都能够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10]。从现代教育领域的发展进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校教学的过程绝不仅仅是传授固有的知识内容,而是需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以及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进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有着创新思维能力的优秀艺术型人才。从教学实践中发现,萦绕在美术学科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极为宝贵,同时也能够明显感觉到,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较为可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为培养未来致力于发展艺术专长的高材生夯实美术功底。———————————

参考文献

[1]李长民.从基础教学实践解构美术课教材教法———对《普通中学美术课教材教法》的探讨[J].美术大观,20xx(7).

[2]陈诚.中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xx(14).

[3]李柠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和欣赏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xx(14).

[4]江艳华.中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xx(8).

[5]王睿.中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加强素质教育[J].艺术科技,20xx(10).

[6]韩昶.综合素质提升视角下的中学美术教学路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xx(22).

[7]梁卫民.美术教学的拓展与中学教师艺术素养的提升[J].教育评论,20xx(7).

[8]王爱春,邓觉民.非主流社会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xx(15).

[9]加央欧珠.论当前中学美术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的策略[J].才智,20xx(12).

[10]周鹏飞,武文丰.试论数字媒体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20xx(4).

篇32: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不断深入,美术教学逐渐成为了我国职业院校培育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由于部分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僵化的教学方式与陈旧的教学内容,导致美术教学的效果一直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要想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对美术教学进行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职业院校;美术教学;创新

基于时代发展对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培养提出的全新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为目标的美术教学也必须创新教学的观念与方式,确保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向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并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从根本上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职业院校美术教学的现状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全面发展的技术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在重视教授学生美术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仍有部分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仅重视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传授,在实际的教学中仅让学生临摹作品,忽视了对学生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此外,部分职业院校美术教师仅重视素描、油画等西式美术的教学,而忽视了我国传统美术的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造成了限制。因此,针对现阶段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学进行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职业院校美术教学创新的方式

1.转变美术教学思想观念要实现对职业院校美术教学的创新,首先就要求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能充分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以往的美术教学来看,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仅重视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传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固有的思想观念中,教师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应重视其本专业的知识、能力的提升,因此美术教学仅对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行传授,这就导致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学一直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对人才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对此,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必须充分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提高对美术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充分对美术教学进行创新。2.采用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方式也是能有效创新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就美术教学的性质来看,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可采用以下教学方式。首先,将多媒体设备融入教学。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变得越发广泛,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也能有效创新教学的方式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此,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利用多媒体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美术知识。其次,采用互动教学方式。互动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在教学中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就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互动探讨,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其艺术素养。最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职业院校学生在美术知识和能力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而应当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背景下市场对人才提出的全新要求。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目前来看,我国部分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仅重视让学生进行绘画作品的临摹,尽管这在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此,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创新教学方式,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以实际项目为教学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要求教师能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设计相应的项目主题,要求各小组以主题为依据充分发挥想象进行作品设计,学生设计、想象的过程就是对自身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此外,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有着良好的帮助。

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作用,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就要重视对美术教学的创新,确保在实际教学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在提高职业院校美术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廖端.美术教学在职业院校的科学发展.艺术教育,20xx(3).

[2]李道安.浅论职业院校美术教学改革与思考.艺术科技,20xx(10).

《美术教学案例论文(精选3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