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高校领导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稿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即将离开母校,各奔一方。“喊楼大战”上演最后的疯狂,“散伙宴会”两眼泪茫茫,“毕业留影”定格美好的回忆,“叫卖旧物”传承节约的风尚,无一处不流露出大家对大学生活以及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与不舍。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高校领导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稿,给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高校领导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亲爱的20--届毕业生同学们:
大家好!对各位即将离开校园的毕业生而言,今天的毕业典礼,是你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刻。在你们完成学业、整装待发之际,我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向悉心培育你们成长成才的老师和家长们致以诚挚的敬意!
同学们,毕业季的校园总是亮点不断、惊喜连连:你们用400多人集体拼出的“I ?SUFE”,表达了对母校最深情的告白;你们用串联起校园地标的“毕业跑”,重温了大学生活最生动的记忆。今天,当离歌唱罢,拨穗礼成,你们就将奔赴人生的下一站。此时此刻,相信大家都已经为自己的梦想收拾好了行囊。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你想成为怎样的人,无论你想过怎样的生活,都希望你能坚定地追随自己的内心,任何时候都不放弃梦想。
谈及梦想,有人说,这是一个梦想泛滥的时代,每个人对此都能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也有人说,这是一个梦想缺失的时代,多数人缺乏应有的坚持,总是流于想法、沉于安逸,甚至堕于苟且。那么,作为新一代“上财人”,大家究竟该如何看待和追求自己的梦想?又该在梦想起航前怎样做好心理建设?借这堂“最后一课”,我想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首先,寻梦须有志,梦想的“称重机”是责任与情怀。
歌德说:“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它们无法打动人心”;爱尔兰人也有句格言:“伴随着梦想而来的是责任”。人的一生中责任无处不在,小至对家庭、亲朋,大至对社会、国家。百年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展现了几代人为民族复兴顽强奋斗的艰辛历程。作为将参与和见证百年中国梦最终实现的年轻建设者,你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你们的个人梦想天然地、历史地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
回首我校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一代代上财人以国家民族的兴衰为己任,以经济之学服务社会、匡助社稷,在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我校1954级校友、校董会名誉主席、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金云辉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大学毕业时,他带头响应“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坚决要求赴大西北支援边疆建设。
在疆期间,他曾做过财务、当过秘书,通过从基层做起,向实践学习,终究找到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他曾这样写道,“虽然那里当前的经济还不够发达,生活还不够富裕,但我们热爱它、建设它、保卫它的意志和信念没有动摇过”。正是在这样的梦想与使命指引下,他克服了初到边疆时“十年才能回家探亲一次”的思乡情绪,抵御了改革开放后大批支边人员“孔雀东南飞”的浪潮影响,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行动,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全部奉献给了边疆建设事业,也由此成就了自己充实而灿烂的人生。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你们当中,也不乏有梦想、有担当、有情怀的上财人——他们在艰苦而充实的军旅生活里铸就青春无悔,在“暖冬计划”“爱在财大”“一米阳光”等志愿服务中书写大爱无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有多远,人生就有多远。情怀入梦、家国在心,把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这才是个人梦想的“试金石”和“称重机”。“上财”二字赋予你们的,不仅是深厚扎实的专业素养,更是“经济匡时”的抱负与情怀。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希望你们敢于立大志、善于做小事,眼前做减法,长远做加法,在广阔的人生舞台上演绎自己的精彩!
其次,逐梦须有行,梦想等不来,只能靠脚踏实地干出来。
寓言大师克雷洛夫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在我们身边,有的人经常抱怨却不曾谋求改变,有的人总在等待时机成熟却永远也等不来。于是,很多人带着梦想活了一辈子,却终究只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甚至主张“梦想不是用来实现的”。殊不知,实现梦想的关键正在于果断行动,让梦想像种子,萌芽生长,伸出地面,寻找阳光。
我校公管学院2013级博士生田志伟正是一位踏实的“行动派”。在校期间,他参加了7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的研究,发表了15篇高质量论文,主编或参编8本学术著作,还获得各类奖项14项。由他创建和指导的“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学生创新团队”,先后摘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一等奖、德勤税务精英大奖赛论文一等奖等桂冠。这张“高颜值”成绩单的背后,是田志伟对于学术梦想的执着深耕和不懈追求。
用他自己的话说,学术思考犹如空气,每天都得有。为此,他总是在图书馆一呆就是一整天,常常与同学讨论到面红耳赤、忘了时间。正是有了这份“每天一点小进步”的行动与坚持,才使得他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在积淀中不断提升。他还通过组建和引领团队攻坚创新,实现了以行动带动行动、以梦想唤醒梦想。这让我们更加相信,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梦想唯有被付诸行动,才有价值。身为年轻人,与其羡慕别人的成功,不如为了自己的梦想奋力一搏。正如徐特立先生所言,“台阶是一层一层筑起的,目前的现实是未来理想的基础。只想将来,不从近处现实着手,就没有基础,就会流于幻想”。为此,希望你们做思想的巨人,更要做行动的强者,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梦想前行。
最后,圆梦须有恒,梦想的实现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不要让你的梦想死在成功的前一天晚上。
圆梦之路并不平坦,往往布满荆棘险阻,也充满引人放弃的各种诱惑。面对困难和挫折,很多人恒立志,却难以立恒志。如雨果所言,“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为此,凡成大事者都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今天的每一位“人生赢家”,都曾饱尝过奋斗岁月的酸甜苦辣。
我校1988级贸易经济系校友、珠海健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董凡的创业经历,便是最好的印证。二十多年前,他大学毕业,进入当时的知名药企珠海丽珠公司。十几年前,他倾其所有,带领60余名职工出资买下了严重亏损的丽珠医用生物材料厂,全力开拓医药行业的新产品血液灌流器市场。
今天,他领导的健帆生物已成为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80%的“中国血液灌流”之王,并于今年春季成功上市。然而,在改制之初,企业曾连续5年亏损,董凡承受了贷款发放工资的压力,经历了借钱还债的窘迫,也体验过寄人篱下的苦涩。但他始终坚定信念,奋力前行,凭借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自主创新的执着,改写了中国在这一领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历 ……此处隐藏3456个字……本来物质金钱意识的觉醒是我们社会进步的表现,贫穷恰恰是社会落后的表现。鲁迅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我们需要物质富裕,希望同学们多挣钱,拥有富裕生活。但人生意义取决于灵魂生活的状况,同学们在物质主义、拜金主义面前一定要清醒,要有精神自守,不能物质唯一、金钱至上,更不能惟利是图,不择手段,成为“钱奴”。在衣食住行基本无忧的情况下,我们要追求精神的'丰富、心灵的自由、灵魂的高贵、生命的丰盈。这样,你就会觉得生活有情趣、有意味。如果生活轨道完全被金钱欲望左右,你会活得很累。
现在的社会很看重身份、名号,重名轻实也是社会浮躁病象之一。我们不是名牌大学,也没有那么多著名教授,这在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当下增加了同学们走向社会选择职业的难度。但我们不能盲目自卑,我们要有自信,要相信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没有自信就没有奋斗的勇气和成功的希望,“天生我才必有用”。而且,多数人能开发出来的能力往往比自己对自己的估计要高许多。进入社会后,关键不在于你的出身院校,而在于实力。况且,大学本科或专科学习还是属于基础性学习,更大的发展还在于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只要你不封闭自己,不断学习,勇于尝试,你就会不断地强大自己。在这里,把周国平的一段话送给大家:“人应该有一种基本的自信,就是做人的自信,作为人类平等一员的自信。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在某方面——例如权力、财产、知识、相貌等——处于弱势状态时,常常会产生自卑心理。但是,只要你拥有做人的基本自信,你就比较容易克服这类局部的自卑,依然坦荡地站立在世界上。”
同学们作为“80后”,从小受到亲情、社会、学校更多呵护,这是你们的幸运,同时也使你们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这是生活的常态。同学们走向社会后,可能一时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可能有不顺、遇挫折,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到处阳光明媚。当你遇到不顺、挫折甚至身处逆境时,你需要坚持,坚持你的志向,为实现志向不懈奋斗,请记住一句话:一切都正在开始。
同学们,青年朋友们!在你们告别母校之际,我们把真诚的祝福送给你们每一位,祝福同学们拥有健康的身心,成功的事业,美好的人生。
高校领导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稿5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亲友们,来宾们:
今天是一个难忘的日子。3000多名同学完成本科学业,即将踏上人生的新征程。作为校长,我和大家一样激动,在此,向你们和你们的亲友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是我担任校长之后迎来的第一批本科生。我很高兴能见证你们四年的成长,很欣喜看到你们顺利毕业。从2015年8月20日的开学典礼,到今天2019年7月7日的毕业典礼,你们在这个园子里走过了1418天。你们入学的那一年,西操换上了漂亮的蓝色跑道,紫荆园举办了“川湘美食节”。今年,你们又见证了清华田径队实现首都高校田径运动会“十连冠”、校园里诞生第一家24小时书店。四年前在东操,你们身着迷彩服,口号嘹亮、英姿飒爽,完成了大学第一课——军训。四年后的今天,还是在东操,你们身着学位服,心怀壮志、意气风发,参加大学里最后一次全校集体活动——毕业典礼。“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涵养了你们的君子气质,行胜于言的校风塑造了你们的笃实品格。你们用热情奔放的青春活力,在清华108年的历史画卷中写下了绚丽的一笔。在过去的四年中,我们一同见证了奋进的清华不断呈现新气象,变革的清华持续展现新作为,开放的清华主动拓展新视野。在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自信的清华担当起时代的责任,不断开拓进取、昂首向前。
青年是时代的先锋。一代又一代清华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成为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在山河破碎的年代,清华学子在“一二·九”运动中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救亡呼声。在改革开放之初,清华人提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行动口号。在日新月异的新世纪,“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成为清华人的坚定选择。同学们,你们正处在砥砺奋进的新时代,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清华为你们打下了自强的人生底色,你们要做走在时代前列的自强者,以青春之我、赤子之心,接续奋斗、凯歌前行!
自强者,强在自胜。《道德经》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真正的强者,不以战胜别人为目标,而以超越自我为追求。1914年11月5日,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发表题为《君子》的演讲,勉励清华学子“摈私欲尚果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进而“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柱”。自强者要主动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努力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不断成就更好的自我。
自强者永远以国家至上,以人民为先。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变成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今年90岁高龄的“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学长,1946年至1952年在清华大学求学。上世纪60年代初,正在国外工作的周光召毅然放弃已取得重大突破的理论物理研究,回国参与原子弹研制。他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等研究工作,为我国国防事业和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同学们,希望你们永远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最崇高的位置,在服务祖国、人民的奋斗中绽放自我。
自强者永远不惧风雨,在逆境中始终保持奋进的姿态。奋斗的道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真正的强者总是在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你们之中的本科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江国琛同学,承受着父母身患重病、家庭经济困难的巨大压力,始终坚定自立自强的信心。他学习刻苦、进步显著,曾在学校的资助下赴斯坦福大学进行暑期研修并取得优异成绩。他饮水思源、热心公益,成为了一名清华大学五星级志愿者。你们之中的宫克威同学,曾为清华夺得11个冠军,去年代表国家参加雅加达亚运会并获得男子十项全能第四名。其实,他在入学之初的运动成绩并不理想,但他每天坚持训练,风雨无阻。今天,他没能来参加毕业典礼,因为他正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赛场上全力拼搏。同学们,让我们为江国琛和宫克威点赞!也为你们每一个人过去四年的成长成熟和你们呈现出的自强精神点赞、喝彩!
自强者永远以创新为矢志不渝的追求,总是满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壮志豪情。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在这个蕴含无限可能、充满无限挑战的大时代,创新精神是自强精神的最好体现。要自强,必创新;唯创新,才自强。在前进的路上,自强创新是我们直面风险与挑战、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坚定姿态。同学们,希望你们将自强不息的精神融入对创新的不懈追求之中,努力解决时代难题,服务国家发展,促进人类福祉,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出全部的热情、智慧和力量。
“未逢黄石书谁授,不坠青云志自强。”刚健自强是清华人永远的精神气质。新时代的清华人要自觉听从历史的召唤,不断超越自我,厚植家国情怀,无畏艰难困苦,敢于引领创新,扬自强之精神,做中流之砥柱!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一个让人眷恋的日子。我希望你们记住,清华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欢迎你们随时回家!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