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学总结15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教学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1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这学期我们级组是紧张的、充实的。回顾这学期的级组工作,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教导中,我们高一年级组全体老师根据校领导的要求,积极配合学校,顺利地展开各项工作。一学期来兢兢业业、扎扎实实。现总结如下:
1、圆满完成军训任务,做好期初衔接教学工作。让初进圆中的学子们学会了“热爱生活,乐于合作”,达到了“提高觉悟,磨炼意志”的目的。
2、从常规抓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高一新生刚进入我校,对学校还不熟悉,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执法力度还不了解,为了使学生对新学校形成正确的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学初,高一年级各班都在学生中掀起一股关于行为习惯的讨论的热潮,各班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班规,及班级奖惩制度。各班以争创“流动红旗”为抓手,从佩带校徽到班级卫生,从每周的大扫除到每学期一次的大值周,班主任老师都亲临现场进行指导,有的甚至还亲为。应该说,经过一学期的共同努力,高一年级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上还是有进步的。当然,我们也发现了个别行为偏差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我们采取的教育方式是谈话。通过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修正行为。
3、做好两次年级月考的组织工作。在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顺利进行月考,试卷质量较高,勘误少;同时,根据月考情况,各备课组长、班主任及时总结,适时调整教学计划。
4、坚持长期以“抓学生出勤与迟到,检查仪容仪表、搞好包干区卫生”为重点,努力地杜绝同学的不良的生活、学习现象,培养学生科学的、合理的生活、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情况。
6、通过开展“诚实守信”等主题班会,促成学生做文明人、现代人。
7、适时地、成功地召开期中家长会。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请学生家长谈经验,分发家庭教育的案例,供家长学习参考。另外,班主任老师也经常和家长联系,及时沟通学生情况,交流信息,架起家校联系的桥梁。
8、利用年级宣传橱窗,宣传年级里在各类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和进步幅度较大的.学生;利用好各班的黑板报,让学生及时地了解学校、班级的动态,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
9、积极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各项集体活动。11月学校首届田径运动会,本级成功地落实了安全、卫生等各项工作,囊括了已组道德风尚奖,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比赛成绩。12月第二届艺术节我们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0、做好竞赛辅导工作。从竞赛选手的选拔,到竞赛教学活动的组织,均严格按照校长室的指示进行。目前两个竞赛班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11、重视青年教师尤其是新班主任的培养。形成了以老带新,新老互补的良好氛围。
新手上路,还需要时间去磨和。回顾一学期的工作,觉得做得还不够,自我感觉对年级的管理还不到位。
下学期展望:
1、加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使班风、级风再上一个台阶。
2、加强年级管理的统筹、协调,缩小班级之间的差距,年级总体得到提高。
3、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能。
4、加强各备课组内的教研活动,群策群力,加强管理及对教学质量的监控。
5、认真做好各类竞赛辅导工作。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2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备课组组共有7位成员,均为专业老师,绝大部分都是30岁左右的教师,他们是:俞伟清、黄尚明、张树义、罗秋凤、吴春红、杨丽艳、张玉桂。
高一数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勤奋、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备课组,各老师之间,共同研究讨论,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二、主要工作汇报。
1、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如何实施新课程,这是摆在全组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对于我们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走进新课程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2、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一数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数学教学的最新动态、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一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3、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一星期完成。每周至少四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周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由专人负责出题;每单元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兼顾普通班和实验班的学生水平,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4、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都上可备课组内的公开研究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 ……此处隐藏13044个字……望。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14本学期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1.本学期完成了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和第二册的教学任务,并通过8次大作文训练,学生能够写出像样的记叙文。
2.培养学生鉴赏品味、思考领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3.熟练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倾听,善于表达交流;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把抓实教研活动作为提高教学成绩的有力转手。
1.教研活动,首先就本周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研讨,力求使全组一盘棋,不使一个教师带着问题上课。
2.建立每周两节的教师轮流讲课制度,切实抓好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听课、教研。
3.教研活动,本着治病救人、提高教学水平的原则,畅所欲言,并做好教研记录。
三、积极探索高一语文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1.课前检查的`改进。首先组织教师编写《早读与课前检查一本通》,使教师检查有本可依,学生学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有规可循,及早构建学生语文知识体系,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
2.作文教学的新尝试。从高一开始,每周安排一节作文课,确保作文的应有地位不动摇。间周一次大作文,作文之前,先讲技巧,进行专题训练,然后通过大作文,加以迁移巩固提升。同时,采用二次作文的形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间周一次阅读课,扩大学生的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和技法。
3.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考。如何帮助学生跨越语言障碍,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个很大的问题。因此,从高一开始,利用早读和课前检查的时间,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比如文言实词、文言特殊句式、翻译技巧指导等。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存在问题:
1.课前检查抓得还不够扎实,流于形式。
2.教师的思想还比较保守,新课程的理念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自欺欺人。
3.作文教学,因为缺少统一的教材,加之不同的教师认识和教学水平不同,教学中难免打折扣。
改进方法:
1.进一步加强学习,解放思想,狠抓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新课堂的模式,并在全组推广。
2.强化教学督导,加强检查力度。
征订或编写统一的作文序列化教材。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15由于这个学期我们高一的语文老师依然是采用以”导学案”为主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所以我的教学反思主要就从”导学案”的设计,编写,实施运用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设计编写上,有些”导学案”问题的设置显得或者琐碎,繁杂。或者机械,呆板。
”导学案”实施运用成不成功,有不有效,关键取决于设计编写是否科学合理。而设计编写是否科学合理又关键取决于问题的设置是否精当,巧妙。这一认识在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已经形成了共识。上完一堂课后,我们经常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导学案”里一个好问题的提出对激发学生思维,调动课堂气氛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反过来,如果”导学案”从头至尾都没有一个真正让学生感兴趣,非常想去探究的问题,那这节课又将是多么地乏味,甚至有可能比传统的老师一个人讲还要乏味。
问题是,虽然在思想认识上,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问题设置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设计编写的过程中,却还是屡屡出现问题设置不当的情况,导致一堂课的失败。这里面固然有好问题的设置和提出本来就是一个难点这一客观情况,但和我们老师思想认识上的某些误区也不无关系。
有些老师担心学生会遗漏掉某些重要的知识点,因此在”导学案”问题的设置上总是”贪多求全”,想面面俱到,一网打尽。数量上一篇课文的”导学案”就设置了十几个问题,范围上基本涵盖和”教参””目标””示范”有关的所有知识点。这种设计思路出发点无疑是好的,学生确实能学到更多东西。问题是课时够不够?即便够的话,就能保证学生全部学得到吗?实践证明,这种想什么都教给学生的做法往往是什么都没教给学生,想什么都让学生学到往往是什么都没让学生学到。
因此我认为,”导学案”在问题的设置上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宁愿少而精,也不要多而滥,数量上以三——五个为宜,最多不超过七个;内容上,突出重点,难点,不太重要,可讲可不讲的尽量不讲,把它们留给学生,要相信学生。
与问题设置的琐碎,繁杂相比,机械,呆板的问题设置对学生探究积极性的打击恐怕会更大。有些老师受考试和教辅资料的影响,老是用出出正规考题的思维模式设置“导学案”上的问题,不敢求“新”,求“变”,求“异”,设计出的问题往往和“目标”“示范”上的问题大同小异,甚至一模一样。
我不知道这种资料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如何去激起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尽管我并不否认这有提醒学生注意,强化学生记忆的作用,但我还是想说,能不能换种思路?设计出资料上没有但在思考时又不得不利用资料或课本的问题。虽然这样去设计问题肯定要加重老师的`负担,但我相信,只有这样设计出的问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实施运用上,主要是评价机制的缺失造成的问题。
是不是设计编写的问题处理好了,“导学案”的实施运用就不存在问题了呢?并不一定,除了我在上学期教学反思中提到的老师要加强“导”的作用,提升“导”的艺术外,这个学期我又有了个突出的感受——评价机制的缺失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负面影响。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来自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比较起来,外在占主要方面,毕竟在应试环境下真心喜欢学习,爱学习的学生是少数,甚至可以说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还是来自于家长、老师的鼓励,同学、朋友的艳羡以及周围人的肯定。高一年级实行“导学案”以来,创造了大量让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比如板书,写黑板,中心发言,朗诵,表演,质疑,辩驳等,再加上分组学习、讨论、竞赛的方式,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表现欲,好胜心,课堂气氛确实比以前活跃得多,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学习竞赛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
问题是对那些表现活跃的、精彩的学生我们老师除了口头表扬之外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对那些做得还不够好的学生也拿不出什么有效的激励措施。如果仅仅是口头表扬或批评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奖励或处罚(比如发奖品,加学分或者扣学分),恐怕大多数学生的表现热情或畏惧心理都很难持久,结果是课堂成为少数积极分子的舞台,而大多数人选择成为观众,而这种情况似乎在大多数班级已经普遍存在,有些班级甚至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恐怕主要是缺少有效的评价机制。没有评价机制,对于大多数渴望从学习中捞取“实惠”的学生,他们究竟有多大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是个很大的问题。尽管学校试图在学分评定上起到相应的或奖励或处罚的作用,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形式化倾向反而导致更多的学生对此更加的不屑一顾。所以,我建议学校一定要建立严格有效的评价机制。
以上就是我这个学期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文档为doc格式